成都市交通治堵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
来源:beplay网页 发布时间:2025-01-23 08:13:21详细信息
在新闻通气会上,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军通报了成都去年以来交通治堵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介绍了第二批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清单的相关情况。
李建军表示,成都把交通治堵作为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试金石”。从去年10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交通治堵有关工作,坚持“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的根本原则,以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可视化“四化”目标全方面推进治堵工作,系统解决交通拥堵“城市病”,治理工作已初显成效,社会各界反响良好。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治堵,立足长远标本兼治。一是加强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市政府分管负责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常态化治堵工作专班,广泛开展现场踏勘,分析堵因、查找堵源,注重统筹“局部与整体”“高峰与平峰”“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关系,通过交通管理、工程改造、线路优化、智慧赋能等方式实施综合治理。二是制定清单,明确工作任务。梳理堵点项目库,“一点一策”量身定制治堵方案,在去年10月31日公布了第一批63项堵点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42项,预计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中心城区拥堵指数从去年9月份的1.38已下降至1.31,治理点位周边拥堵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三是综合研判,优化交通政策。积极稳妥优化交通管理政策,三环路辅道公交专用道从去年11月30日起公休日向社会车辆开放,辅道利用率提升约15%。
(二)坚持高效治堵,精准施策立竿见影。一是精细管理,提升通行效率。以交通管理“小切口”推动群众出行品质“大变化”,通过调整车道分配、设置潮汐车道、实施串联掉头等措施,提升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等点位通行效率;通过优化162个路口信号配时、精确调控放行时间,实现流量流向协调;通过建立异常拥堵快速发现、事故堵点快速响应、轻微事故快速疏解“三快”疏堵机制,事故造成拥堵时间缩短80%;通过量身定制176条“通学公交”“定制公交”,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二是改造提能,打通道路梗阻。通过实施道路绿化、地下管线迁改,提高二环路香木林路口、三环羊犀立交等17个点位通行效率;通过优化工序衔接、动态调整占道打围范围等措施,推动蜀辉路金泽路口、蜀江路等16个点位撤围退围,释放道路通行空间。
(三)坚持开门治堵,汇聚众智共商共治。一是问需于民,找准症结。坚持开门听声、上门听音,广泛开展交通治堵“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驻蓉单位”的“五进”走访活动,走访了100余家单位,收集到涉及勤务管理、交通组织、小微改造等方面491条诉求建议,逐一研究并纳入清单统筹治理。二是问计于民,汇聚民智。通过“12345热线”“媒体留言”等渠道广泛收集市民意见建议,策划推出“开门治堵‘金点子’征集”“我为治堵出份力”“走进交警指挥大厅”等系列活动,累计收到市民诉求意见3200余条,对具备可行性的立行立改。三是问效于民,共同治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评估、回应诉求。例如,在市民朋友的建议下,研究论证“多车联动掉头”模式,在武侯大道与聚福路交叉口试点实施,目前该路口车辆掉头效率提升22.6%。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强化道路运行安全,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出行诉求,经多渠道收集梳理、多轮次会商研究,在总结评估第一批点位成效基础上,按照“确有必要、立见成效、成熟可行、群众可感”原则,梳理形成了第二批任务清单151项,今天公布后将在3月底前陆续开工实施,除个别复杂工程建设任务外,年内全部推动治理完成。城市拥堵治理方面,本批次任务清单88项,其中精细管理类31项、小微整治类48项、工程建设类7项、智慧提能类2项,聚焦反映比较集中的拥堵问题深入开展堵点治理攻坚行动。比如,针对日月大道、科华路、锦里路口等拥堵点位,综合采取优化交通组织、市政设施迁改、加快占道施工撤围等具体措施靶向攻坚,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针对长期制约城市路网发展的“断头路”“卡脖子路”等瓶颈问题,做好资金、用地要素保障,提速项目审批、建设,打通金爵巷、乐平四路、湖景五路等断头路,尽快消除道路梗阻,畅通路网循环。农村公路排危方面,本批次任务清单共63项,聚焦农村公路安全风险隐患问题深入开展排危整治专项行动。针对 “路基桥梁损坏、边坡垮塌、秩序混乱、设施损毁、视距不良”等问题隐患以及临水临崖、急弯陡坡、事故多发点位等重点路段,综合采取路基桥梁和边坡整治、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完善交安设施等“一点一策”措施,加紧快速推进农村公路排危整治,切实保障农村群众出行安全。
李建军表示,下一步,成都将继续坚持“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原则,持续向社会各界 “问需、问计、问效”,常态长效推进治理,不断扩面提质,坚决攻坚克难,努力让广大市民出行更快捷、更高效、更舒心。欢迎市民朋友持续关注支持,践行文明绿色交通理念,一同营造安全、有序、畅达的城市交通环境。
在科学高效治堵工作协作机制统筹下,公安交管部门在做好堵点梳理、研究治理措施、形成任务清单的同时,还牵头负责精细交通管理任务的落实、落地。如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通过停止线前移、车道调整、信号配时优化等精细化措施,路口拥堵指数下降74%,堵点治理效果明显。
第二批任务清单中,公安交管部门牵头负责31项任务,涉及近100个路口或路段,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继续提高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一是全力缓解学校上放学时段交通拥堵,通过“警、校、社区”联动共治,实施限时单行道、限时慢行街区等临时交通组织措施,统筹平衡片区道路车辆通行和临时停车的需求,减轻学校周边道路的拥堵状况,规范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秩序。二是聚焦市民高度关注的交通拥堵点位,采取“一点一策”精细化交通组织设计,通过合理分配车道、精细组织交通动线、增设待行区、优化信号配时、实施可变车道和潮汐交通等措施,以精细化管理追求路通效率的最大化。三是重点治理快速路交通拥堵问题,针对二环高架上下行匝道、三环路主辅道入口车辆汇入和驶出变道对主线交通的影响,通过合理施划实线,减少车辆交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四是结合前期的试点成效,在部分有条件的路口推广实施“多车位掉头”交通组织模式,提升掉头车辆的通行效率,减少因掉头车辆排队长、掉头慢而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五是针对绕城高速交通流量大、实际通行量远超设计通行能力的问题,通过设置智能交通监测设备、车道指示灯等设施,引导市民分时段、分路段有序借用应急车道;研发交通事故异常事件的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交通事故的快速感知、快速处置、快速撤除,提高绕城高速的通行能力。
第一批次市住建局共完成交通治堵任务21项,包括3项工程措施和18个退围拆围点位。其中,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节点新增1条车行道并优化交通组织,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了路口通行时间,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羊犀立交出城方向辅道的改造,增加了1条车行道,实现了机非分离,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大幅度减少了高峰期拥堵时间。第二批次交通治堵的工程措施在总结分析第一批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涉及到的区域将更广泛,完成后的效果将更突出,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区别。
(1)第二批次目前已纳入任务清单的有13项工程措施和19个退围拆围点位,工程措施数量上有增加。退围拆围点位要力争在6月底前全部完工拆围,工程措施要力争在第一季度全部启动,年底看到初步成果。
(2)第一批次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对道路的小幅度改造,第二批次工程措施增加了群众反映强烈且短期内能完成的断头路打通工程,部分点位的改造幅度也更大,耗时更长,如道路连通路网、增加二环路匝道等工程,对交通改善影响的范围更大,能更有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通行效率。
(3)退围拆围措施更精准,针对每一个点位规划退围拆围时间,梳理明确每次围挡拆除后减少的占道面积,让出的车道数及人行道宽度。
在后续的交通治堵工作中,市住建局将持续推进交通治堵工作走深走实,以交通治理“小切口”推动群众出行品质“大变化”。
请问市城管委牵头负责的第二批次堵点治理任务主要有哪一些类型?具体有哪些工作内容?
刚才建军副秘书长发布的第二批堵点治理清单中,市城管委负责牵头实施的治理任务共37项。大致上可以分为道路路口“短平快”改造类35项,公交站台改造类任务1项(共8个站台),交通信号灯通道改造类任务1项(共40个路口),共3大类。第一是道路路口“短平快”改造类,此类治理点位主要是对道路中央或者侧分绿化带进行局部调整,同步迁改路灯、交安等设施,释放道路资源,并重新施划交通标线,优化路段的机动车道、人行道布局,增加车行道或延长左转和掉头专用车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在路口红灯等待时间的蓄车能力,进而提高路口通行。比如,在第一批点位锦江区中环路锦华路口的治理中,我们将锦华路的部分隔离带局部调整为左转车道,并针对路口非机动车与公交车交织的问题,对路口右侧部分隔离带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非机动车通行空间,降低了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安全风险,既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也治理了安全风险隐患。根据交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该点位实施后,路段局部早高峰车辆行驶速度由21.24公里/小时提高至29.36公里/小时,通行效率提高38%。周边市民表示出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提升,获得广泛好评。周边市民出行效率显著提升。第二是公交站台改造类,在这类点位治理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公交站台进行港湾式改造,拓宽局部路面宽度,公交车在靠边停靠时可让出车行道方便后方车辆通行,避免公交车上下客时造成的后方车辆拥堵。第三是交通信号灯改造类,我们主要是在人行道、车行道埋设或改造信号灯线网通道,增加或调整信号相位,加强完善区域的交通信号灯功能,避免车辆交织造成的道路拥堵。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更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市农村公路里程长,部分路段技术标准低、路龄老,山区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风险交织,交通环境复杂多元,事故风险高、安全风险隐患大。
我们通过日常巡查检查、事故研判分析、群众诉求反映和媒体监督等多渠道梳理问题隐患,对我市县道、乡道、村道,以及其他具备“公共通行属性”的自建路、扶贫路、产业路等道路开展全覆盖排查,形成本批次63项、涉及14个区(市)县的排危治理任务清单,并逐一研究制定了“一点一策”措施,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整治完成。一是针对“路基桥梁损坏、边坡垮塌”等道路设施类隐患,通过修复路基路面桥面、加固路肩、清理坡面危石、增强主动网防护、新建挡土墙等措施,确保道路桥梁设施安全稳固。二是针对“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不够清晰,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等交通管理类隐患,通过增设反光和警示标志、调整信号灯设置等措施,加强急弯陡坡、复杂交叉路口等重点路段提醒警示。三是针对“重点路段护栏缺失、防撞设施损坏”等防护设施类隐患,通过在临水临崖、高填方、深挖方路段增设路侧护栏,在桥梁隧道等关键位置增设防撞设施等措施,提升公路防护水平。四是针对“视距不良”等安全视距类隐患,通过改造拓宽路口、清理障碍物、在急弯险弯处增设反光镜等措施,改善行车视距,确保驾驶员在弯道、路口等位置视距良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好关于“建好用好‘四好农村路’”的工作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健全管养体制机制,常态常效抓好农村公路排危整治工作,全力确保农村公路安全有序运行。
自交通治堵工作以来,市公交集团精准施策,已提前完成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其中“二环万年场站”通过站点向后迁移70米,为右转社会车辆预留出了变道空间,有效缓解了道路通行压力。同时,我们将该站点同步升级为智慧候车亭,乘客的候车环境得以较大提升,受到市民的好评。
近年来,随着轨道加速成网,公共交通供给发生深刻变化,市民出行方式转变为依托于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出行。市公交集团着眼于公交出行兜底式民生服务,以便捷、顺畅出行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全力构建“轨道+公交”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经过一直在优化调整,常规公交日均服务乘次由270万提升至310万以上。下一步,市公交集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提升公交吸引力,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一是创新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效。以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交广覆盖、可畅达基本出行功能;创新线路服务方式,量身定制通学、定制、网约等特色线路,助力绿色低碳出行;以乘客为中心,持续开展开门听音,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擦亮“八连”服务品牌。
二是强化多网融合,提升出行便捷度。按照“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发展的策略,强化公交与轨道、慢行衔接换乘,大力开行“短频快”地铁接驳线,推进巴士换乘站建设,有效解决“地铁到站、公交到家”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围绕通道提质、专用道提效、治堵保畅,逐步优化公交线网、通勤体系、站点设置等,全方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三是精细运营组织,提升运营效率。以出行规律为基础,依托BOCC数治赋能,差异化精准制定运营计划,创新大站快线、区间线、大小循环线等多种运营组织方式,实现公交运营提质增速。
四是完善客运设施,提升公交便民度。持续关注“一老一小”,结合通勤通学、立园满园行动,按照不同线网层级适配升级新能源公交车型;加快公交智慧站牌、智慧候车亭投用,完善公交、轨道基础信息及车辆实时到站信息的互联互通,让乘客信息查询更便捷、出行时间更可控。
市公交集团将不断的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效,实现公交线网与市民出行需求匹配的“最优解”,努力构建“全龄友好 幸福出行”的“民生路”。